帛书本《老子》解析系列(第18章)

赛车群怎么找

赛车群怎么找

  • 首页
  • 赛车群怎么找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赛车群怎么找 > 新闻动态 > 帛书本《老子》解析系列(第18章)

    帛书本《老子》解析系列(第18章)

    发布日期:2025-03-07 16:35    点击次数:135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知快出安有大畏,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贞臣。

    注:

    安,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原文“案”。

    知,zhī,知识,观念。这里指不良社会现实使人们心中产生的错误生存观念。

    快,kuài,锐利,锋利,与“钝”相对。

    出,chū,显露;例:出现。

    畏,wèi,敬服;例:畏天恤民。

    大畏,对正义的敬畏;例: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原文“大伪”。

    贞,zhēn,良善为公。

    解:所以大道被上面废除怎么会有真正的仁义,错误观念横行怎么会有对正义的敬畏,六亲之间不和睦怎么会有孝顺和慈爱,邦家昏乱不堪怎么能容下良善为公的贞臣。

    分析:

    1. “大道废安有仁义?”:大道被废除本末倒置,虽然以仁义立国,谁曾见真正的仁义?

    2. “知快出安有大畏?”可结合道经第03章来理解:“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现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高高在上,那么基层的平民就不会为了不受欺凌而去争名夺利。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占有那些难得之货,那么基层的平民就不会因为迫于生存而去偷盗。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放纵自己违背自然的欲望,那么基层平民的生活就不会因此而变得混乱。所以圣人之治,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保持自身与整体之间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永远使基层的平民不产生错误的生存观念和放纵自己违背自然的欲望,使他们知道不敢去做争、盗、乱的事,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先行做到弗为罢了。这样天下就没有不治的道理。)

    “知”是指不良社会现实使人们心中产生的错误生存观念。在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中表现为上贤、贵难得之货、现可欲,在基层的平民中则表现为争、盗、乱。而基层平民的争、盗、乱又是由于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上贤、贵难得之货、现可欲导致的。帛书本《老子》中出现的此类“知”共有9处:

    ①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②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③知快出安有大畏。

    ④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⑤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

    ⑥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⑦民多知而奇物滋起。

    ⑧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⑨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3. “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六亲之间争名夺利不和睦,家族成员如何去感受孝顺和慈爱?

    4. “邦家昏乱安有贞臣?”:邦家之中穷奢极欲,昏庸混乱,怎么能容下良善为公之臣?

    图片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栏目分类